2013年3月15日 星期五

淺談,如何保持麵包的美味。


終於用T65法國粉打麵糰,麥香味隱隱逸出,Q,潤,彈牙,表面酥脆,是它的特色。



經常到水果店買脆、綠的芭樂,前幾天跟水果店員工交談,他說:『要吃脆的芭樂,那怕是放冰箱,過二天就不脆了,買二天的量就好,吃完再買』。後來,仔細想想,決定接受建議,要吃鮮脆的芭樂,騎小折多跑幾趟才是王道。
跟時間搶時間。
經常碰到買麵包的朋友,多數買回去做隔天早餐,取其便利,不加熱,仍能吃到柔軟麵包的滿足感,一直令我費解。

做麵包的人都知道,完全無添加,很難做到麵包在隔一、二天,不進烤箱回烤,仍保持柔軟口感。雖採用發酵時間較長的配方,如中種法、加入老麵法或使用酸麵糰(Sourdough starter)  等,完全無添劑,最終也只能做到延緩老化時間。在商業競爭下,多迎合消費者食用習慣,一般添加乳化劑(改良劑就不提了),可阻止水份從澱粉移出而保持水份,也可使澱粉不易拌入麵筋內,增加貯藏時間、增加麵筋彈性及伸展、增大麵包体積。

自製麵包,仍然一貫追求最積極作為,採低溫冷藏醱酵法製作,以減緩老化,付出相對高的時間成本,就是做好吃麵包最大的期待。


廠商建議不加熱食用:不拆包裝直接放冷凍,取出退冰30分食用維也納牛奶麵包製作,以-20急速冷凍,使香氣凍結保鮮。烤箱預熱不退冰直接放入烤箱入烤35分鐘,使外皮酥內層軟。利用急劇性的冷藏設施能確保較好的冷藏過程,但仍不宜凍藏超過三天,以免原味打折。

低溫冷凍肯定是保存麵包新鮮的最佳方法。如果一條麵包一完全冷卻就立刻包裝起來並放入冷凍櫃中,將能完全保留住水份,而且解凍後吃起來的口感就和新鮮出爐的麵包沒什麼兩樣。引用自伊麗莎白大衛(Elizabeth David著作『南風吹過廚房,麵包的保存
加熱回軟,使麵包鬆軟可口。【再加熱能逆轉老化:只要澱粉粒釋出的水份,大部份都留在周圍的麵筋裡(也就是說麵包還不是太老或者經包裝或冷藏),那麼,麵包加熱超過小麥澱粉的糊化溫度(60),就能逆轉老化現象。此時結晶區會再度受到破壞,水分子移進澱粉分子間隙,於是糊化的澱粉粒和直鏈澱粉又變得柔軟。(摘自食物與廚藝#38
麵包美味的照顧。


麵包完全冷卻就立刻包裝,是保持美味的第一步,趁新鮮食用,才是第一享受。麵包,自出爐的那一刻就開啟了老化,放冷凍保存,要吃的時候取出加熱,使賞味不打折。【隨著溫度降低,澱粉變得越來越結實,此時麵包也變得更好切,而不至於撕裂,在這12天之內,麵包還會越放越結實,而這也就是初期的『老化』,(摘自食物與廚藝#37
麵包的保存與賞鮮食用秘訣:
如果放在室溫,一般來說密閉且可以通風的方式最好,例如竹籃子,或用乾淨的布包住麵包。重點是維持通風要比密閉來得好。當然,隔天要吃之前也必需再進烤箱以回復口感。
1.      保 鮮 度:八小時內未食用,封口,在常溫或冷凍保存,勿冷藏,以免影響鮮度。
2.      隔日食用:烤箱達200(家用烤箱預熱約45分),入爐噴水,退冰,烤焙45分鐘;不退冰,約810分鐘。
3.      (上班族)節省時間加熱法:一般炒鍋加熱=烤箱加熱法=外表酥脆、內部柔軟新鮮的效果
鍋內放水約80100CC,蓋上鍋蓋,開瓦斯中火,加熱約五分鐘,觀察鍋蓋未再冒出水蒸氣,(乾鍋)狀態瓦斯轉中小火,再燜烤23分鐘。

麵粉、水、酵母,做麵包的三要素,這麼簡單的組合,感覺愈做愈難,酵母是活的,有生命、要呼吸、養份,需用心苛護,再與其他材料做組合變化,就特性與相互之間的影響,是造成食物美味的因素,有時,因所讀的東西被太過簡化,看起來似懂非懂,不如就把工具書拿來當枕頭。

改良劑(麵糰調整劑)-改良劑可改善因各地水質不同之補償(硬水做麵包比軟水好),完全的改良劑,一方面供給酵母於麵糰醱酵時所需活力的來源,一方面補充水質(各區水內礦物質不同),改良劑含有硫酸鹽(增加麵筋)、鈣鹽、磷酸鹽(做為酵母營養,調整緩衝中種麵糰醱酵時所產生之酸度,增加醱酵耐力)、溴酸鉀、礦酸鉀、過氧化鈣、過硫酸鉀、過氧化苯、維生素C等控制增強麵筋之強度。

改良劑之正確使用量並無很有條理之公式:
一般而言,短時間醱酵,使用量增加;
長時間醱酵,使用量宜減少,幅度為原來的25%為宜。

乳化劑成份:脂肪酸甘油酯、乳糖、乾酪素納。
乳化劑(Emulsifier ):減少麵包之硬化速度,增長貯藏時間,與麵粉成螺旋狀(helix)組織,阻止水份從澱粉移出而保持水份,表面張力低,滲透力強,保住油脂,擴大至最大表面積,增加麵糰之潤滑作用,使網狀結構更分離,為較細密之網狀結構,增加麵筋彈性及伸展性,增大麵包體積。
(摘自,穀研所出版:實用麵包製作技術)

理論的東西,有時看的迷糊時,就擺一邊,重要的是實做,在不斷的練習中做調整,除了記錄,在細節中檢查、檢討、消化,老師問不到的,回過頭與理論做朋友,不失為一項不錯的選擇

 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