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2月28日 星期五

蜂蜜蛋糕(二):淺談配方 VS.做甜點的喜樂:仍然喜歡高筋做出來的Q,真的不必一定漂漂亮亮。


最近幾天做了幾次蜂蜜蛋糕,還是用土司模做,回歸到最原始的蛋糕風味,沒想到竟然這麼吸引我,用極簡單的原料和較費工的做法,不為表面裝飾,成品醜醜的,仍然覺得很值得。在配方內加10%的奶油,就變回一般海綿蛋糕的口味,增加濕潤、綿密,拿掉太多的糖,反而不覺得好吃,做烘焙,加加減減,在數字中打轉過生活,日子過得單純卻並不有趣。

高筋做的,口感Q,麵糊混合後,成品粗粗的,逆轉一般人對蛋糕的印象,食物經過包裝後的刻板印象,也不必費勁解釋,好吃就好,人轉來轉去,多數時間都在為自已找時髦生活,昨天去市場,經過巷子,視覺停駐在一處騎樓下做木工的景像,停下來參觀好一會,他,現職的卡車司機,把舊料新作,當做是休閒假日的興趣。走過大陸多處生活,突然反思到在這塊土地,忽然一湧而出的空洞氛圍,大家日子皆為生活忙碌,缺少了為自已而活的一份踏踏實實。

漁老闆的店,有出現懂魚的客人,我也意外地,充其許可,手撈二條魚帶回家飼養,早上起來餵飼料,驚喜在水底下,有魚兒的二條長便便,也許是數量只有二、三,特別珍惜,對發生了什麼故事都充滿喜悅,這自然界的恩賜,在水清或濁,找到奇妙的力量。烤箱壞了,有時間可以看書,也想找木頭回來釘做蜂蜜蛋糕的模,順手抄下一小摘錄做分享。

使用焦化點較低的糖(如葡萄糖、半乳糖、糖漿),替代一般的糖時,配方中應加少許酸性原料,如塔塔粉、檸檬汁之類,以高節蛋糕外表過深之顏色。


蜜蛋糕日文叫かすてら/ castella” 原來從葡萄牙傳到日本九州的長崎,日本專賣店賣的多數也用低筋麵粉製作,(妃娟與大小拉拉的網路日誌:不加sp的長崎蛋糕附上爆笑的日翻中)配方中的米糖混合液19.5(麥芽77.5%蜂蜜4.6%17.8%),若讀到數字,蜂蜜蛋糕中的蜜只有總百分比中的0.9%,實則的原料為雞蛋、麵粉及砂糖,並沒有蜂蜜。

店家配方是做出自已的特色,產品受到歡迎就好,配方充其量只是材料的基礎,掌握配方平衡即可,勿當聖經,甜點世界變化無窮,善用食材做出變化,才能給自已一定程度的喜樂空間。寫下這些,只想分享:『在甜點世界中,沒有好不好,只有喜不喜歡』。仍然喜歡高筋做出來的Q,真的不必一定漂漂亮亮。

喜做原味的東西,回歸自然喜好,有一份堅持安心,繼續走下去。 


這次的蛋糕用低筋麵粉做的,少了Q的個性,口感減分,減少太多的糖,損失了香氣的對比性,這些,使口味平淡無奇,長崎不是長崎,只是海綿。蜂蜜蛋糕打發蛋白膨脹的氣泡需要一定 的糖量支撐,用太少的糖,無法產生理想的細密度,這是蛋糕體顯得較粗糙的原因之一,要使密綿度均一,除了麵糊的攪拌技巧外,在進爐後,需再做反覆幾次拌云麵糊的動作,理論上每間隔二分鐘做一次拌云【倒覺得:用篩網過濾一次,是一個更省事的好方法】,及用低溫烘烤等(一開始高溫上色後就開始作降溫的動作,小烤箱頂部空間小,難操作,溫度數據不講究,就隨便了),都是掌握好品質的必要程序。

每一項步驟的操作都要聚足細心、必要且確實,我有開始懶了。

蛋糕,加了奶油,攪拌氣泡增多,做麵糊折疊:由高處(重力,30cm)將麵糊『直接』倒入模具內,氣泡集聚在蛋糕表層。若二次作業:將麵糊倒入容器中,再倒入模具,做二次麵糊折疊,再次去除大氣泡,使平均散佈,可取代在進爐後再做幾次拌云麵糊的動作。那幾項的操作是必要的?或要省略的?只要方法適用即可。幾次反覆的心得:在進烤箱前做麵糊折疊、切拌、靜置10~15分,或進爐加熱1分鐘,讓麵糊裡的泡泡都浮起,抹平即可,不必再其他繁複,太折騰,蛋糊打得完美才是王蛋。日本福砂著名的蜂蜜蛋糕則以純手工打發蛋糊成就產品,神乎奇技.

製作蜂蜜 蛋糕的基本原則:因厚度較高需較長的烤焙時間,為避免蛋糕四週受熱太快而焦糊,必須在平烤盤內圍以木製框架,溫定設定以上火烤,下火盡量減弱,蛋糕脹滿表 面產生顏色後即須將爐火調整最小段(上、下火之控制應視烤爐實際溫度而定,如溫度符合要求,僅需開上火,下火可不必啟用或僅用微火),直到完全熟透為止。 烤爐溫度在開始前25分鐘,上火大、下火小,(單一溫度的爐溫設定177℃,略上色時,降溫至160℃~150℃),烤焙時間約4555分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